在完成九月回顧後,朋友客戶李小姐就前來跟我傾訴,昨晚他跟母親的相處。母親正值更年期,身體出現了不少的異常情況,情緒也不穩定。而李小姐除了正職外,還需要照顧媽媽的身體和需要,包括情緒上的索求。昨晚終於到了臨界點,面對着母親的不斷索求和自責,自己亦感到無能為力和心痛,哭了一整晚。 李小姐很好地提出了一點,她看到他和母親的關係是情緒勒索,因此感到很冇力,也無可奈何,害怕母親會傷害自己,一邊廂又怪責自己未能滿足母親的需求,也不明白為什麼母親要這樣對待他。
關係就是一面鏡子,協助我們看清未完成的課題和與自己的關係。在情緒發作的關係中,雙方都有責任才能完成這一個劈目,假若李小姐的媽媽是被害者,那麼李小姐就在扮演着加害者。幫我們進入了這個角色的時候自然會顯得冇力,而且無法看清局面。這樣的情況其實在不同的情況中十分常見,但我們不自知。若果我們要脫離這一個情況,只要看見我們在當中在害怕什麼,在提供什麼,以及需要交換什麼。
作為兒女的身份,會希望得到母親的認同,同時也希望得到母親的愛。自然會回應着母親的需求,希望她安好。但假若不滿足母親的需求,是否代表我們不是她的兒女?在血緣上,關係是無可代替的,但基於我們內心的恐襲,害怕跟她的分離,而開始回應母親的訴求,這就是情緒勒索的開始。我們渴望得到母親的愛,如此同時我們也愛著我們的母親,希望得到回應。更甚時,我們會代替了母親的工作,希望可以減輕她的負擔,就有空間可以看到自己。
這個「代替」並不是指實際的工作,而是能量上,角色上我們取代了母親的角色。試反思看看,有沒有試過覺得自己要照顧父母?有沒有試過要指導父母的生活?有沒有過份擔心父母的情況?如果有的話,你就有機會跟不是有孩子的身份去跟父母相處,相反你是覺得父母比你不懂事,需要你「成長」去照顧他們。但無論我們的年紀多大,我們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,當角色錯配時,自然他們會變得像孩子一樣依賴。但我們內心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愛,而不是依賴時,自然在心靈上變得有了負擔,我們內在的小孩亦得不到真正的滿足。當我們內在小孩未完全成長的時候 (很多時在成長的期間都因不同的事故而停止了) ,卻去承受成人的壓力,身體可能是可以的,但心靈並未能負擔,最終這個加害者及被害者的關係自然會互相傷害,因為互相之間都不能滿足對方,覺得對方都沒有愛自己。
關係是相向的,我們無法去改變,或要求對方去改變的時候,我們可以做的,是如何停止自己在這劇目的角色。我們在當中在渴求甚麼?我們在害怕甚麼?當我們願意接納自己內在脆弱的部份時,才有機會看到互相中間的愛。作母親的,渴望得到女兒的認同和愛; 作女兒的,也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和愛。看清互相之間的角色,並把角色歸還給對方,讓對方可以做回自己:作女兒的沒有「一定」去照顧對方,也是可以被照顧的,容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,因為父母並沒有需要你「教育」,相信對方有能力可以自己處理和生活。
父母在成長的過程未必有感受過愛,所以在養育我們的時候也未懂得如何去表達愛,有些時候會用一些扭曲的方式去表達了。我們在意識上知道父母愛我們,但潛意識總希望他們可以說一聲「我愛你」。在互相不了解的情況下,我們自然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訴求,但往往事與願違。事實上,我們可以簡單一點,在他們不懂的現在,可以先好好跟自己說愛我,也好好的先愛自己。做回自己本來的角色。當我們內心的愛滿溢時,自然可以跟父母說一聲我愛你。
愛是簡單的,當我們願意看到自己,也願意接受自己的時候,這就是最大的愛,也同時是給予身邊的人最大的愛。真正的自由,是來自於我有選擇去作回自己,並為我的行為負所有的責任,並給予最大的自由,讓其他人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。我們不用再為其他人的生命負責,心才會得到真正的輕盈。
Komentarze